院況簡介
1949年,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中國科學院成立。
作為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的綜合研究與發展中心,建院以來,中國科學院時刻牢記使命,與科學共進,與祖國同行,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人才輩出,碩果累累,為我國科技進步、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 更多簡介 +
院領導集體
創新單元
科技獎勵
科技期刊
中國科學院學部
中國科學院院部
語音播報
在中科院,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連化物所)是個體量較大的研究所,共擁有1900余名各類職工和1400名研究生。如何完善人才體系建設,讓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提升研究團隊創新能力和效率,是大連化物所一直在摸索解決的問題。過去幾年里,面對國家、中科院科技創新發展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大連化物所在激勵人才創新活力方面,開展了一些新的嘗試。
首先明確“扶上馬、送一程”的理念,形成了覆蓋基礎前沿、應用研究和重大任務領域,適合不同年齡、不同層次、不同類型人才的“全鏈條”人才計劃體系。比如,通過實施“優秀青年博士人才”“優秀博士后支持計劃”“國際英才培養計劃”“首席研究員計劃”等具有研究所特色的人才支持政策,為人才提供良好、穩定的待遇保障支持。并且,堅持引進人才和本土人才并重,兼顧基礎類人才和應用類人才協調發展。對于優秀青年人才,通過自主遴選提前給予支持;對引進人才和本土人才、基礎類人才和應用類人才給予同等支持。
同時,大連化物所還加強了頂層設計與統籌。通過組建研究組組群,形成人財物的有效凝聚,提升了協同創新能力。我們鼓勵優秀青年人才勇擔重任,設置“組群中心主任”“組群中心副主任”“組群研究組組長”等多個崗位,在組群“大團隊”的科研實踐活動和承擔國家重大科技任務中著力提升學術水平和組織領導力。而部署研究所創新基金、統籌資源一體化配置,則為科研創新提供了資源保障。我們通過鼓勵支持基礎研究團隊和應用研究團隊“強強聯合”,促進了基礎研究成果向技術開發和產業化階段邁進,從而培養科技領軍人才和優秀青年人才。
在營造良好的科研生態方面,我們也作出了一些調整。通過建立“以重大成果產出為導向”的考核評價機制,大連化物所用好人才評價指揮棒,形成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充分發揮學術委員會在人才評價中的重要作用,確保人才在同一個平臺下有序競爭。
為確保人才潛心科研,大連化物所還實施“交鑰匙”工程,通過多部門聯動,提升“3H”保障效能。此外,大連化物所注重科學素養和科學家精神的培養,充分利用黨員主題教育基地等紅色資源和老科學家精神豐厚的土壤,以榜樣的力量感召人才。
如今,通過構建“全鏈條”人才發展體系、搭建人才發展平臺以及加強頂層設計與統籌,大連化物所激發了人才隊伍的創新活力,努力為研究人員提供良好的科研生態,形成了研究所和人才“雙贏”的局面。
?。ㄗ髡呦抵袊こ淘涸菏?、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所長)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