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音播報
王波在工作現場。長春光機所供圖
從“兩彈一星”到“神舟”系列載人航天工程,再到“探月工程”“高分專項”,這些國之重器的背后都有“長光人”的身影。
王波就是這些“長光人”中的一員。
兵家常言: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于科研而言,科研條件如同糧草,不僅需“先行”,更是科研工作的“生命線”。為保證科研條件,中科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長春光機所)實驗室運行管理中心主任王波一直踐行“先行官”的初心使命,堅定“先行官”的責任擔當。
勇立潮頭“敢”為先
1989年,美國最高分辨率的KH-12型照相偵察衛星發射成功,地面分辨率0.1~0.3米。與之相比,我國的航天遙感相機水平要落后幾十年。發展大口徑高分辨率航天相機成為我國航天遙感領域的迫切需求。
作為科研國家隊,一直站在航天遙感領域前沿的長春光機所立志攻克大口徑高分辨率這一難關。
敢攬瓷器活,定有金剛鉆。這個“金剛鉆”不只包含新建建筑,且新建建筑有高潔凈、高隔振要求,還需配備全工藝流程的各種大型設備。項目經費初步預估為10億元以上。如此大的經費體量,錢從哪來?
“不怕干不成,就怕不敢想,敢想敢干,成功一半!”作為項目論證團隊核心成員,王波一直這樣鼓勵自己。恰逢基礎研發條件項目針對“十三五”論證需求,她作為中科院核心論證團隊成員,站在中科院乃至國家高度,將大口徑需求列為“十三五”必須滿足的首要需求。經多次溝通、匯報,中科院在多家競爭單位中脫穎而出,拿到大口徑建設項目的第一桶金——2.129億元。
有了經費,加工設備又成了難題。王波團隊一再研究投資政策、投資科目發現,買成熟設備,走成熟工藝路線是以往不受支持的原因,而該項目的特殊性在于不但加工設備需自主研發,加工工藝也需要創新。由此,他們嘗試申報工藝技術研究科目,經過一輪輪比拼,又一個2.2億元項目落實到位。
在王波和團隊的努力下,2015至2018年間,圍繞大口徑條件,他們先后落實5個國家投資項目,爭取到10.5億元的項目投資。
最終,2021年,關鍵設備等陸續建成并投入使用,具備了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大口徑航天光學有效載荷研發能力。
干在實處走在前面
據不完全統計,諾貝爾自然科學獎獲獎項目中有70%以上的科研成果都依托高端科研儀器實現。而我國科研儀器長期依靠進口,各類科研儀器尤其是高精度儀器被國外企業壟斷。
作為項目組織論證者,王波鼓勵和支持自主研發設備。以光學加工設備為例,2008年第一代1米口徑光學加工設備全部靠進口;2012年,第二代1.5米口徑光學加工設備只進口1臺粗加工和1臺超精加工設備,其余全部自主研發或國產化;2018年,第三代4米口徑光學加工設備只有1臺粗加工設備進口,其余全部自主研發或國產化。
類似項目在當時的推薦建設項目中,不被看好、不被支持的風險很大。而王波及其團隊走在了前面,不懼風險,不畏艱難。
在論證第三代4米口徑光學加工設備時,立項單位要求詳細論證設備工藝方案、成熟度及可行性。工程任務不等人,另一家申請立項單位提出全套進口國外設備的方案,將建設周期定為兩年。立項單位很快把問題拋給王波及其團隊:“你們國產化方案行不行?”
長期以來,大口徑反射鏡鏡坯制造和反射鏡加工技術一直被美國、法國、德國等少數西方國家掌握,我國始終不具備自主制造4米量級大口徑反射鏡能力。這不只是自主制造大口徑反射鏡行不行的問題,更是中國制造行不行的問題。
王波團隊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內,先從“知彼”的角度,對比分析國外4米口徑光學加工設備現狀,查閱最新報道及文章文獻;再從“知己”的角度,詳細論證設備國產化工藝方案、工藝成熟度及國產化可行性。最終得出結論:自主制造4米口徑光學加工設備,無論方案、工藝,還是可行性、成熟度,甚至建設周期,中國制造絕對可以做到!
正是在她和團隊的努力與堅持下,各類項目才得以正常運行,并誕生了國內首創分立隔振的大口徑空間環境模擬試驗裝置,國內首臺1.5米口徑干涉儀、3米口徑平面鏡、3米口徑平行光管等大型高精尖自主研發儀器設備。
登高望遠,未來大有可為
2021年,因工作調整,王波的工作重心轉移到實驗室運行管理方面。僅用1年時間,王波就迅速組建起團隊,建章立制、確定標準,實驗室面貌煥然一新。她通過抓實驗室運行管理、作不同層面的科研條件規劃,提升了全所平臺規劃能力及建設水平。
經過多年建設和積累,國內科研院所及高??蒲袟l件已比肩國際一流水平。但和國際聞名的實驗室,如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林肯實驗室、貝爾實驗室、阿貢國家實驗室等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作為實驗室運行管理中心負責人,王波深感肩上責任之重,“我們要建設的實驗室,不僅僅是代表長春光機所水平的實驗室,更是代表國家水平的實驗室,甚至是國際一流水平的實驗室”。她希望實驗室能實現“四個一流”,即一流的能力,一流的成果,一流的管理,一流的人才。
“未來,我們大有可為!”王波說。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