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努力搶占科技制高點,為把我國建設成為世界科技強國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在致中國科學院建院70周年賀信中作出的“兩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實現科學技術跨越發展,率先建成國家創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國家高水平科技智庫,率先建設國際一流科研機構。

——中國科學院辦院方針

首頁 > 科研進展

昆明動物所等揭示硬蜱唾液腺毒素促進萊姆病傳播機制

2022-11-25 昆明動物研究所
【字體:

語音播報

  蜱蟲是專門吸血的節肢動物,由于其在發育周期中需多次更換宿主吸血,因此也是除蚊子外傳播人類和動物病原體最廣泛的節肢動物媒介。已知有28種以上的蜱蟲會引起多種人類疾病,例如萊姆病和斑點熱立克次氏病,由于誤診和延誤治療甚至會導致死亡。萊姆病是北半球最主要的蟲媒傳染病,美國每年有近48萬、西歐有近23萬的萊姆病例,主要通過蜱蟲傳播,其病原體為伯氏疏螺旋體(Borrelia burgdorferi)。萊姆病多見于林業工人和戶外工作者,在我國東北林區較為常見。人經蜱蟲叮咬感染萊姆病螺旋體后,一般在體內潛伏期為7天左右,發病后初期的典型癥狀為皮膚游走性紅斑,中期常伴有嚴重的全身乏力、頭痛、關節炎和心肌炎等癥狀。萊姆病的病例呈逐年增多的趨勢,但目前還沒有疫苗獲批上市。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賴仞團隊聚焦于有毒動物和動物毒素,致力于動物生存策略及環境適應的物質基礎與分子機制研究,在有毒病原媒介生物利用毒素介導病原體-宿主互作機制方面做了系列探索,如埃及伊蚊唾液腺毒素協助病原體傳播機制(Nature Immunology. 2018;19:342-353)、蝙蝠唾液腺毒素促進病毒傳播(PNAS. 2022;119:e2110647119)等。此次,研究團隊與北京微生物與流行病學研究所研究員曹務春團隊、美國南密西西比大學教授Shahid Karim團隊合作,發現全溝硬蜱(Ixodes persulcatus)唾液中存在靶向淋巴毒素受體(LTβR)的15 kDa的毒素IpSAP(I. persulcatus salivary protein)。IpSAP通過抑制LTβR受體和下游信號轉導,在小鼠萊姆病螺旋體感染部位形成早期局部免疫抑制,促進伽氏疏螺旋體(B. garinii)的傳播。進一步研究發現,IpSAP重組蛋白與MnJ佐劑聯用免疫小鼠可有效降低全溝硬蜱叮咬傳播萊姆病螺旋體的效率,同時對肩突硬蜱和卵形硬蜱的唾液腺提取物模擬的萊姆病螺旋體傳播具有顯著保護作用。該研究加深了人們對蜱傳萊姆病分子機制的認識,闡明了LTβR是宿主抵抗萊姆病螺旋體感染的關鍵分子,拓展了從蜱唾液免疫抑制毒素的角度開發阻斷媒介傳播途徑的廣譜萊姆病疫苗的思路。 

  相關研究成果以Interference with LTβR signaling by tick saliva facilitates transmission of Lyme disease spirochetes為題于近日發表在PNAS上。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科院、云南省科學技術廳以及山西農業大學等項目的資助。

  論文鏈接 

昆明動物所等揭示硬蜱唾液腺毒素促進萊姆病傳播機制

打印 責任編輯:江澄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

  • 日本久久久久久久久精品